同样一个熔点的合金,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,有差异呢?这里面大有学问,大可研究 广州易熔型芯模具合金,原因确实也很多。比如:测试设备的不同,有水浴、油浴、烘箱、电炉等;测试要求各异,动态受力测与静态不受力测;受力也有大小、轻重不同,从1kg到40kg不等;测试工艺不一样,有一次性测的,有二次分阶段性测的;升温速率也有快有慢;测试受温时间也有多少、长短不同 易熔型芯模具合金,有的从环境温度开始测,有的需要升到一定的温度开始测;合金直接受热与间接受热 珠海易熔型芯模具合金,灌注件外壳壁的厚与薄;使用的温度计也不尽相同。等等。由于测试设备、要求、工艺、方法、环境、条件的不同,复测出现熔点有差异 易熔型芯模具合金价格,这在意料之中,属于“正常”而不可避免的。
在诸多造成温差的原因中,动态受力测的影响较大。因为合金的熔化有一个从固相线(即曲线ACEDB)到液相线(即曲线AFB)逐渐渗透,从表及里,由固态变液态的过程。我们讲熔点,指的是液相线熔化温度,而不是固相线熔化温度。动态受力测因有“拉力”、“**力”在固相线时焊件就被“拉断”,而静态不受力测焊件的“熔断”则在液相线。“拉断”与“熔断”之间的温差,也因受力的大小、轻重和不同合金的晶体熔化点而不一样。受力越大、越重,温差就会越大。因此,受力测需在测前算准平均每kg“拉力”对熔点温度有多大的影响,然后再根据影响的力度配制相适应度数的合金,一般比标称温度的熔点要高出1℃—3℃不等。
锡在常温下富有展性。特别是在100℃时,它的展性非常好,可以展成较薄的锡箔。平常,人们便用锡箔包装香烟、糖果,以防受潮(近年来,我国已逐渐用铝箔代替锡箔。铝箔与锡箔很易分辨——锡箔比铝箔光亮得多)。不过,锡的延性却很差,一拉就断,不能拉成细丝。
其实,锡也只有在常温下富有展性,如果温度下降到-13.2℃以下,它竟会逐渐变成煤灰般松散的粉末。特别是在-33℃或有红盐(SnCl4·2NH4Cl)的存在时,这种变化的速度大大加快。一把好端端的锡壶,会“自动”变成一堆粉末。这种锡的“疾病”还会传染给其他“健康”的锡器,被称为“锡疫”造成锡疫的原因,是由于锡的晶格发生了变化:在常温下,锡是正方晶系的晶体结构,叫做白锡。当你把一根锡条弯曲时,常可以听到一阵嚓嚓声,这便是因为正方晶系的白锡晶体间在弯曲时相互摩擦,发出了声音。在-13.2℃以下,白锡转变成一种无定形的灰锡。于是,成块的锡便变成了一团粉末。
由于锡怕冷,因此在冬天要特别注意别使锡器受冻。有许多铁器常用锡焊接的,也不能受冻。1912年,国外的一支南极探险队去南极探险,所用的桶都是用锡焊的,在南极的冰天雪地之中,焊锡变成粉末股的灰锡,就都漏光了。
锡不仅怕冷,而且怕热。在161℃以上,白锡又转变成具有斜方晶系的晶体结构的斜方锡。斜方锡很脆,一敲就碎,展性很差,叫做“脆锡”。白锡、灰锡、脆锡,是锡的三种同素异形体。